內容來自聯合新聞網
自承因錢穆先生 余英時愛上中國史
【聯合報╱記者何定照、陳皓嬿/台北報導】 2014.06.21 02:49 am 余英時學貫中西古今,來自曲折的求學路途。他在「我走過的路—余英時訪談錄」書中,自承因戰爭和流亡,直至十六歲才受正規教育,然而沒受正規教育也有好處:「思想英語測驗 國小英文補習班不大受約束,許多(黨義等)清規戒律我都沒碰到,比較自由一點!」余英時將求學過程分三階段。一九三七到一九四六年,他在鄉村度過,只有受私塾教育。一九四六年十六歲,西洋史學家父親余協中要他準備考大學,他在惡補下考取父親創校的東北中正大學歷史系,治學之路從此決定。一九四八年,中國左傾學生運動正激烈,余英時自述,在地下黨領導人表兄鼓吹下,他也自認不能對中國前途置身事外,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。但他之前所讀的梁啟超、胡適等中國哲學著作,及五四時期有關「人的文學」作品,又讓他在思想上傾向溫和的西化派,對激進思潮難以接受。一九五○年,余英時展開「大變動中的流浪」歲月,流亡赴港,成為國學大師錢穆在港成立「新亞書院」的第一個學生,他的中國史學之門也自此開啟。余英時自承,「我完全是因錢先生,才喜歡上中國史。」新亞書院只是在九龍貧民窟租來的四間簡陋教室,擔憂中華文化道統在共產黨統治下滅絕的錢穆,就在此與學生建立「為往聖繼絕學」的大夢。余英時曾感傷回憶,一回錢穆生病,竟就只睡在空教室的地上,一心只想讀理學家王陽明的文集,余英時趕快幫他買來。在新亞時代,余英時雖潛心研究中國史,仍未放棄對西方文化與歷史的求知欲,希望以西方為對照,認識中國文化傳統的特性。他在「論天人之際」序言中,指出自己就讀大學時,史學界籠罩在「歷史演進一元論」的氛圍中,但他則質疑,不論是馬克思主義,或西歐資本主義,怎可能都套用在每一個社會?他也不願依西方觀點,將中西文化的不同理解為「落後」與「先進」之別。一九五五年赴美哈佛大學念漢學後,余英時終於得以有系統地念西方書籍。他自言,這六年半的博士研究生涯,糾正了他前十八年隨興所至的讀書作風。余英時的漢學大師之路,也就此打穩根基。中研院院士林毓生指出,余英時對學術研究精神的堅持與心靈的開創,中外無人能超越;而他能有這麼大成就,他的天資能力特別強,研究起來可以幾天幾夜不睡,是很大的原因。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感嘆,像余英時這樣的寬廣圓融的漢學大師,以後大概越來越難得,因為最近幾十年,人文學的某些領域受到「科學」研究方法影響,也漸漸往「狹小主題、制式方法、迎合流行」的方向走,越走就越沒有詩書寬大的人文氣息。 圖/聯合報提供 四年一度的狂熱,udn巴西世足專區,掌握精采好球零時差!
新聞來源http://forum.udn.com/forum/NewsLetter/NewsPreview?Encode=big5&NewsID=8754739
-
線上英文家教 安親班選擇英檢網路報名 線上英文家教外籍英文家教 多益獎金全民英檢 英文自學教材英文學習技巧 小一英語補習的英文 免費家教高雄外籍英文家教 西班牙文老師輕鬆學英語 在學 英文兒童補習班 國小英文家教補習班 流利英語學苑